海安:足球盛宴点亮夜色 “苏超”流量赋能发展

夏夜的海安,因足球而沸腾。2025年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(“苏超”)的战鼓擂响,不仅点燃了绿茵场的激情,更以其强大的“流量效应”深度赋能地方发展,谱写出一曲文明、文化与经济在夜色中交融共振的动人乐章。海安经济技术开发区精准把握赛事机遇,巧妙布局夜间活动,将观赛的“高热度”转化为发展的“高质量”,探索出一条“赛有所乐、夜有所享、民有所得”的融合发展新路径。

文明风尚与夜间经济的“双向奔赴”

华灯初上,洋蛮河办事处的第三届啤酒嘉年华人声鼎沸。两场“苏超”赛事通过巨型LED屏同步直播,吸引了众多居民和外来务工人员驻足观看。欢呼声、喝彩声与夜市的热闹喧嚣交织在一起,汇聚成夏日夜晚独特的交响乐。

赛事带来的不仅是人气,更是文明的浸润和经济的活力。海安经济技术开发区顺势而为,将赛场规则延伸至生活场景。志愿者穿梭于熙攘的人群中,开展垃圾分类、文明出行宣传;高校师生将“公平竞赛”的体育精神融入团队教育,倡导文明观赛。与此同时,便捷开放的场地内,非遗体验、农特产品展销、企业招聘等特色摊位依次排开,现场免费发放的荧光棒、应援牌让村民从“被动接收”转化为“主动融入”。这里没有纯粹的观众,每个人都是赛事的“氛围组”、非遗的“体验官”和消费的“生力军”。一场球赛,激活了洋蛮河夜晚的文明底色与经济亮色。

商圈夜市与文明实践的“立体交响”

作为海安观赛“第二现场”的核心区,立发办事处星湖001商圈的夜晚同样热闹非凡。商圈紧扣“苏超”赛程,精心打造龙虾啤酒美食市集,推出凭赛事票根享受限时折扣等球迷专属优惠,成功将观赛“流量”转化为消费“留量”。

数据显示,8月31日晚,仅“苏超”第十轮南通队主场赛事期间,星湖001商圈客流量同比增长40%,夜间经济收入环比提升35%。巨大的经济效益背后,是开发区“赛事搭台、经济唱戏”的精准谋划。商圈的热力不仅局限于消费,更蔓延至文化领域。泰宁村创新策划“古诗词里寻足球”特色活动,在夜晚的活动室里,孩子们品读诗词中的足球典故,完成传统文脉与现代体育的破壁对话,让夜晚的文化生活更加丰盈。

非遗传承与文旅并进的“创新融合”

“苏超”的热浪同样席卷了有着悠久历史的西场,海安经济技术开发区精准接住“赛事流量”,盘活乡村资源,让西场古镇在夜色中焕发新生。

在石桥村,荒废10余年的苏通轻纺城地块,通过53个集装箱改造,蝶变为集海安特色小吃与足球主题于一体的“城晟美食广场”。夜晚这里烟火气升腾,不仅创造了300个就业岗位,更串联起周边玫瑰基地与红色旅游线路,形成“日游+夜食”消费闭环。戚庄村则将600年历史的非遗漆扇工艺与足球元素巧妙结合,孩子们在夜间绘制融合球员剪影的漆扇,让传统技艺焕发现代活力。壮志村创新推出“足球+田园”套餐,凭球票可免费体验夜间葡萄采摘,带动农旅融合深度探索,单日接待量激增300%。

从夜市喧嚣到非遗新生,从田园采摘到美食地标,西场办事处将赛事的短期热度转化为产业的长效动能,让乡村振兴的图景在夜色中愈发清晰。

“苏超”的海安实践表明,一场顶流赛事的影响力远不止于体育本身。它更像一个支点,能够撬动文明建设、文化传承、产业升级和夜间经济的协同发展。海安经济技术开发区以赛事为契机,创新机制、整合资源、丰富供给,成功将观赛的“人流量”转化为文明的“新风量”、文化的“传播量”和经济的“消费量”,实现了“一场比赛,多元收益”的综合效应。

如今,夜幕下的海安,灯火璀璨,活力四射。足球的热情仍在延续,而它所带来的文明新风与发展机遇,正深深融入这座城市的经济脉络与文化肌理,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。未来,海安有望继续深化“赛事+”模式,让更多的“高光时刻”在夜色中绽放,书写更多“因赛而兴、因赛而美”的精彩篇章。

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