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周没有比赛,但“苏超”表情包后劲很大
这个周末,没有“苏超”的比赛,可过往的画面却像火种一样,继续点燃了我们对体育、对城市、对青春、对精神的重新理解。
七八月的天气,热得连风都变得慵懒。“苏超”也放慢了节奏,隔周举办一次。但正是这种“留白”,让我们得以停下脚步,重新审视那些被我们忽略的细节:一个眼神、一滴眼泪、一张自责的脸、一句“对不起”,甚至是一张被抢疯的门票、一枚被投进许愿池的硬币——它们像一个个“表情包”,在社交网络上流传,却远不只是娱乐,它们是情感的切片,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体育叙事中,最柔软也最坚硬的部分。
成长,从一个眼神开始。
7月20日,南通对盐城,比赛进行到第85分钟,盐城0比2落后。角球前,盐城后卫庞志超站在角旗区,眼神一扫全场,坚定、沉稳、无畏,仿佛下一秒就能用一记传球改写比分。
那一眼,被网友截了下来,配上文字:“这眼神,我知道这球有了。”有人想起了C罗,想起了他在世界杯上面对西班牙时的那个眼神——那种在绝境中依然相信奇迹的倔强。
可庞志超不是C罗,他只是一个20岁的年轻人,脸上有一块胎记,生活里或许也只是个普通男孩。但在那一刻,他成了自己的英雄,也成了别人的光。
球迷们说:“输赢是重要的,但更重要的是无论顺境逆境,都不能缺了这股子精气神。”这句话,不只是说给球员听的,也是说给我们每一个人听的。
成长,从学会在逆境中坚持开始。
还有那个门将——盐城队17号严子航。两个失球后,他的眼神里写满了自责,镜头扫到他脸上,整个人仿佛都要碎掉了。赛后采访中,他说:“我觉得对不起大家。”
那一刻,不只是盐城球迷,就连对手南通的观众都说:“我一个南通人看着都心疼。”可球迷们更明白,那两个球,并非他的失误,他的表现,已经足够优秀。
其实不必安慰,青春本就该为热爱的事物疼痛。这种疼痛里长出来的担当,原是比奖杯更珍贵的成长礼。
成长,是学会为集体负责,为荣誉承担。
成长,也发生在看台上。
看台上,小球迷难掩失落、泪流满面的瞬间也被镜头定格,成了另类“表情包”。有网友动情留言:“别说孩子哭了,是我看了也跟着红了眼眶。”更有家长晒出自家孩子趴在沙发角落、泪眼婆娑的同款画面。
常州一位球迷调侃道:“我家孩子都哭了五回了。”可这些泪水,不是软弱,而是最真挚的热爱。
很多人以为,体育是教孩子如何赢的。但其实,它更重要的意义,在于教孩子如何面对输。球场上,没有谁永远是赢家。正是这些“失败”的时刻,才真正塑造了一个孩子的心理韧性与人格底色。
成长,是学会在失败中继续热爱。
成长,也在城市的温度里发生。
苏州队17岁的射手寇程,才进了一球还没过瘾,就被教练换下场,他笑着调侃教练要怎么用薯片来安慰他一下。可当被问到今年是不是不要做暑假作业了,他立刻咧嘴笑了:“应该是吧。”
这个画面,是少年球员最真实的模样——他们在赛场上拼尽全力,在生活里也葆有天真。
而看台上的观众,也在悄悄成长。
开赛以来,“苏超” 门票一票难求,甚至被调侃成了孝顺 “通行证”。最近辽宁一位婆婆在网上发文感谢孝顺的好儿媳妇,“神手速”为公公婆婆抢到 “苏超” 门票。她记录下自己看球的激动震撼场面,被众多网友点赞。一张票,不只是看球的机会,更是一份亲情的见证。
之前南通森林野生动物园为生病小游客捐款5万元治病,并掏空许愿池12083元硬币捐出,这一善举感动了很多人。河北球迷到南通看 “苏超”时,特意找到动物园许愿池投币,说道:“我觉得特别有爱心,就特意准备了两个硬币来许个愿,在这里投硬币,那个硬币确实是有用的。” 这些看似微小的举动,却因为 “苏超” 这个平台,串联起了各地球迷的情感,展现出人与人之间的善意与温情。
成长,不只是球员的事,也是城市、是观众、是每一个热爱体育的人的事。
我们常说“体育育人”,但真正理解这句话的人不多。
那些在场上拼搏的年轻人,那些在场下落泪的孩子,那些为城市呐喊的球迷,他们正在经历一种无形的成长。关于责任、关于担当、关于坚持、关于失败、关于爱。这些,不是课堂教出来的,是在球场边、在看台上、在一次次输赢之间,慢慢长出来的。
这周没有比赛,但“苏超”的表情包仍在网络上流传,后劲十足。它们不只是表情,更是一段段成长的印记,是城市的温度、青春的模样、体育的力量。
我们期待下一场比赛的到来,更期待那些属于苏超的、属于体育的、属于生活的动人瞬间,再次照亮我们的心。
发表评论